凌源花卉产业发展之七
花卉市场的成立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凌源花卉从无到有,发展到2000多亩,产业总算小有规模。凌源的花农已经不用再跑北京去卖花,因为有了花贩子也就是经济人,他们每天去田间收花,收上来之后一走就是一批,收花的车经常把田间小路堵死。
时任河东乡辛杖子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斌,看到了问题也看出了产业发展的拐点,于是便有了想法:建个花卉批发市场。
王志斌当时是朝阳市人大代表,于是他便联合着凌源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朝阳开“两会”的时候写提案写议案,建议凌源市尽快建立花卉交易市场。
提案和议案得到凌源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意建花卉市场。早一天建成花农早一天受益,没有足够的资金,王志斌带领村里人,把一个废旧的针织厂重新粉刷,里边用红砖垒上摊位,便成了花卉交易大厅。当时的条件是谁进去都行,免收三年的租金。
起初花农都不愿意进去,王志斌就领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动员之下,很多花农搬进了市场。当时这个市场很小,面积也就是2000多平米。但是它的出现,却成为凌源花卉产业发展的转折点。交易方便了,花价也提上来了,人多了信息灵了,凌源的花卉发展一下子就从规模上提了起来。
规模扩大后,小市场显得更为狭窄。2002年,东城街道(原河东乡)申请建立新的花卉交易市场,半个月就被批准,半年就建了起来。新的市场面积达到4000多平米。同时配套建设了盆景大厅3000多平米,建设了货栈、商店、旅店、饭店、培训中心,20多家北京花卉种子经销商也落户市场内。之后,市场几经改扩建,现面积已达5万多平米,具有交易、货物暂存、加工包装、产品保鲜、运输、信息服务、培训、科研与科技示范、质量检测、三产开发等服务功能。
现今,每天来各地的花农近1200名,日交易额近200万元。有4辆运输车往返于凌源和北京,货物当天可达目的地。市场经纪人队伍已经发展到300多人,在全国有10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远销广州、上海等30多个大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