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是国际青年日。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中国青年,用行动诠释着他们的青春奉献。
在湖北武汉,一位常在水域周边地带工作的“90后”外卖小哥赵彬在自己的电动车上常备各种救援物资以应对突发情况。

今年夏天,他自费上千元购入一套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在日常工作中随身携带,把自己“武装”成了一个更完备的移动救援站。而今,背上AED的他希望继续发挥职业优势,用自学的急救技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记者:潘志伟、刘紫玄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高海英】
8月12日是国际青年日。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中国青年,用行动诠释着他们的青春奉献。
在湖北武汉,一位常在水域周边地带工作的“90后”外卖小哥赵彬在自己的电动车上常备各种救援物资以应对突发情况。
今年夏天,他自费上千元购入一套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在日常工作中随身携带,把自己“武装”成了一个更完备的移动救援站。而今,背上AED的他希望继续发挥职业优势,用自学的急救技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记者:潘志伟、刘紫玄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