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8月9日电 题:奋飞!沿着“734”的航线
新华社记者刘永华、王德思、韩松豫
?。玻埃埃改辏翟拢常比眨保呈?,参加汶川抗震救灾的51岁特级飞行员邱光华和他的734机组——27岁的副驾驶李月,47岁的空勤机械师王怀远,28岁的空勤机械师陈林,23岁的物资装卸和地面警戒员张鹏,前往理县执行救灾任务。
这是他们第64次飞向地震灾区。之前的63次,他们飞遍了汶川、茂县、理县以及卧龙、映秀、耿达、青川、北川、平武、安县等灾区,先后运送救灾物资25.8吨,运送各类救援人员87人,转移受灾群众234名。
当日下午,直升机在返航途中,遭遇天气突变,不幸失事……雄鹰一样的5位勇士,就这样永远地融入川西北的青山之中。
“呼叫734!呼叫734!”
?。玻埃埃改辏翟拢保踩眨保词保玻阜?,一股巨大的力量撕裂汶川。顷刻间,天摇地动,山河失色……
集结,集结!疾进,疾进!人民子弟兵紧急出动,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灾区。
作为陆军重要的空中突击力量,原成都军区某陆航团震后3分钟就启动应急预案。
邱光华原本不在救灾人员名单上。按照飞行员管理的有关规定,还有11个月,他就将到龄停飞——而他的老家就在重灾区。邱光华却主动请缨:这一带地形复杂,我经验比较丰富,应该到最前线去,而且还能多带带年轻同志。
?。翟拢常比眨保彩保拥绞比瓮懦び嘀救倜睢怂停保懊酪咦仪巴硐?,当天已经执行了2个架次任务的机长邱光华和副驾驶李月、机械师陈林立即作飞行准备。得知机上还缺一名空勤机械师,正在午休的王怀远一跃而起??煲鸱墒保庑┨炖匆恢痹诎锔骰樽靶段镒实氖抗僬排粢脖纳狭酥鄙?。
5名闻令而动的战士,如同此前的63次飞行一样,没有任何犹豫——请战,请战!
然而这一次,同时执行任务的4架直升机遭遇极端天气变化,两架迫降在映秀,一架飞回了成都,由邱光华驾驶的尾号为734的直升机与指挥部失去了联系。
“呼叫734!呼叫734!听到请回答!”部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联系机组,同时通过空军中继机、中国移动手机不断呼叫。
从中午到深夜,一连10多个小时里,一直没有回应。
“734,你在哪里?”
搜救,从直升机失联那一刻就开始了。
“734,你在哪里?”人们一遍遍地在心中询问。
?。保碧焓奔淅?,军地先后投入近10万人次、各类飞机和飞行器100多架次,在汶川县城至映秀镇的山谷间,直升机和地面部队拉开了一张天地搜救的大网。
由于失事地点位于山区,除部分滑坡地带外,大部分地区仍然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失事的这架734号直升机恰恰涂的是便于伪装的迷彩色,搜救直升机仅凭借肉眼的观察,很难发现目标。在地面,上万人参加的搜救行动进行得同样艰难。
失事区域河流纵横、湖泊众多,直升机会不会坠落到水里?岷江岸边,搜救人员对几十公里长的河流进行了河床断面扫描,没有获得丝毫进展;在地震形成的一个个堰塞湖边,官兵们冒险进行投锚拖拽,可是每次拉上的都是失望……
6月10日10时55分,历经千辛万苦,失事直升机残骸终于在峡谷密林中找到,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生死飞行,英雄无悔。5位烈士永远地留在了他们的第64次飞行中。
英勇的734机组
?。罚常?,是一架上个世纪90年代初装备部队的米-171直升机。把这批飞机从厂家接飞回国的,正是邱光华。
?。保梗担纺辏丛鲁錾那窆饣?,有着5800小时的飞行经验,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在陆航团年轻飞行员眼中,作为4种气象飞行指挥员的邱光华不仅是全大队最年长者,也是经验最丰富、技术超一流的飞行员。
王怀远曾经是歼击机飞行员,后因身体不适停飞。
或许只有当过飞行员的人,才能理解他们对于蓝天的向往。从地面机械师到空勤机械师,不放弃的王怀远重回蓝天,带出了一批为飞行员护航的年轻机械师。
?。玻杆甑某铝郑玻埃埃蹦甏泳1弦岛蠖潭蹋茨昃屯ü己?,从地面机械师成为空勤机械师,是同批技术人员中第一个“提空”的。
?。保梗福澳瓿錾睦钤拢锹胶酵拍昵岱尚性敝械馁?。作为家中的独子,李月2008年年初刚领了结婚证。夫妻俩有一个心愿:就是等部队任务不紧张时旅游结婚,不想却成为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
张鹏,1984年出生,二级士官。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已被支部列为党员发展对象的他,提出了一个让人难以拒绝的请求:请党组织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考察我!他每天在机场连续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参与装卸救灾物资170架次……
“734机组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每一次旋翼轰鸣,都意味着希望来临。
每一次云中穿梭,都有生命得到拯救。
“734机组是我们永远的骄傲!”邱光华的战友们说。战鹰虽折翅,但更多的战鹰擦干泪水,沿着他们的生命航迹继续不停地飞!飞!飞!
在余震中起航,在峡谷中穿行,在雨雾中降落——汶川抗震救灾中,这个陆航团承担了最艰巨、最紧迫、最重要的抢运伤员、输送物资、投送兵力等任务,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出动直升机勘察灾情;第一个从空中抵达汶川、茂县、映秀、北川等重灾区;第一个从灾区运回伤员;第一个搭载通信小分队飞抵汶川;第一个将通信设备运抵灾区。
如今,这支被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陆航团”的英雄团队,已经升格为西部战区陆军某陆航旅。
“我们30多年的团史,简单到用‘急、难、险、重’4个字就可以概括?!狈尚写蠖映ほ克?。
走进成都凤凰山直升机机场,门口两条红底白字的条幅格外显眼——不忘人民养育恩,为了人民敢献身!
那便是邱光华和他的战友们许下的铿锵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