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地过年”带来哪些冷与热? 点击视频,听专家解读
?
春节将至,受疫情影响,为减少大规模流动可能引发的交叉感染,2021年“就地过年”已是大势所趋。
春节历来是消费旺季,“买买买”是春节假期不变的旋律。而今“就地过年”将给国内消费带来哪些影响?会让市场产生怎样的变化?未来如何利用消费增长刺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此,思客连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研究室副主任李汉卿。
市场迎来“一半冷水一半火焰”
“就地过年”,意味着原本需要返乡过年的人口停留在工作地点,不能出远门,但消费不会停,从结构性来看,这会让市场迎来“一半冷水一半火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研究室副主任李汉卿在接受思客记者采访时表示,为阻断疫情传播,各地出台了一系列限制聚集的措施,传统面对面的线下消费需求会大幅下降,这会让传统春节旺季的异地旅游、酒店住宿、外出就餐、出门购物等消费受到较大冲击,但2020年春节期间人们通过线上渠道实现了“足不出户”的日常消费,网络购物、网络课堂、在线娱乐、在线办公等领域都实现了高速增长。
▲ 图为贵州南明市民在选购新年饰品。新华社 赵松 摄
预计2021年春节线上消费将不断创新,场景不断丰富,业态进一步融合,市场规模仍将快速增长,如短视频作为新社交媒介,凭借用户粘性强、低成本及高转化率的优势,已成为消费增量的重要渠道。外卖平台主要市场份额在大型城市,今年春节期间由于留在大型城市的人口较往年大幅上升,外卖量有望创同期新高。
同时由于今年过年期间跨地区人员流动减少,人们居家时长将提升,以短视频、游戏为代表的“线上娱乐”需求将大幅增加。部分城市推出了“提供免费流量”等政策将进一步带动互联网视频活跃用户数提升。
人口流动让春节消费呈现区域差异化
从人口流动上看,李汉卿认为,“就地过年”改变了春节的人口分布,对消费的影响是区域差异化的。2021年春节消费重点区域将由返乡地消费转为就业地消费。
2021年春运客流骤降,“就地过年”减少了春运期间人流迁徙。根据交通运输部门预测,2021年全国春运期间将发送旅客17亿人次左右,日均4000万人次,比2019年下降四成多,比2020年增加一成多。
从2019年春节期间的春运迁徙大数据看,深圳、北京、上海、广州、东莞、成都、苏州、郑州、杭州、佛山等就业地是人员流出最多的城市。2021年春节,这些传统的“春节空城”将不再空旷,由春节迁徙产生的返乡消费将留在这些就业地城市。
打破传统春节假期“高消费+低生产”特征
以往春节,都是消费旺季而生产放缓,呈现“高消费+低生产”的模式,李汉卿表示,今年“就地过年”将降低返乡人口,加快复工速度,与以往春节会有所不同,将呈现“高生产”的特征,与劳动力相关的生产行业如制造业、建筑业等将受益。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智能工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就地过年”在很大程度上继续保留了平常经济活动的状态。除了春节假期几天外,许多行业的活动并不会因为人口的大量流出而中断,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不少企业春节后“招工难”的难题,对稳定劳动关系也有积极作用。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挖掘消费潜力的核心
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消费是很重要的环节。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消费整体表现疲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万亿元,比上年下降3.9%,2021年如何提振消费?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接受思客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消费领域的一系列复苏政策,依然是慢变量,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消费者在??谌赵鹿愠∶馑暗旯何铮?020年12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第一,在短期内,对于受到疫情冲击比较大的低收入群体和城市工商业者进行持续的疫情补贴,保证他们的基本消费能力。
第二,对于中高端人群的消费需求,要提供有效的供给,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满足这一群体对于消费品质的要求。
第三,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在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上面做足文章,特别是对于中等收入群体收入的可持续增长,要保持高度关注,因为这是消费发力最重要的点。
在过去这些年里,中国通过脱贫攻坚战,在摆脱贫困持续扩张,提高整个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收入方面取得了卓著成绩。下一步,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人群数量以及收入增长速度,是深挖消费潜力的核心。
尽管“就地过年”让人们的春节发生了变化,但不管怎么过,吃好玩好身体好才是真的好,不管在哪儿过,面对“反复”的疫情,此心安处是吾乡,等春来,再和家人好好团圆。
策划:刘娟
监制:唐心怡
记者:孙惠
编辑:周佳苗
视频制作:田泽阳 陈振
图表制作:页符表达
统筹:王云霞
校对:马宇聪
新华网思客知识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