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台北/福州6月4日电? 题:骨肉天亲同枝连——两岸“东石”同名村探“缘”
新华社记者陈键兴、石龙洪、孟昭丽、付敏
台湾嘉义县东石村连片的蚵架形成的“海田”被余晖浸染的景色(4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黄昏时分,台湾嘉义东石一带的浅海被余晖浸染,连片的蚵架形成错落绵延的“海田”景观。潮声从西边的海峡传来,周清水极目远眺:“我的祖籍地就在对岸的福建晋江东石?!?/p>
过几天,嘉义人周清水就要再次踏上“回家”之路。第十届海峡论坛即将在福建登场,他将带着十几位乡亲前去参加连续多年举办的“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并回老家祭祖。
“六死三留一回头”,古早年代大陆先民历险渡海,入垦台湾。因为怀乡,他们以故里之名为新聚落“定义”,因此造就两岸诸多同名村。骨肉天亲、同枝连起,无论走多远走多久,中国人的血脉意识、乡土情怀都不会改变,同名村的故事深刻见证了两岸同胞与生俱来、不可磨灭的生命联结。
溯源:人之有祖犹水有源木有本
祖籍福建晋江东石的台湾嘉义人周清水在台湾嘉义介绍嘉义东石和晋江东石一脉相承的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4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小时候,每逢冬至,长辈都带着我朝西祭拜。那是一年里最重要的祭祖仪式?!?4岁的蔡武璋回忆说,当年老人常跟他讲,祖先是两百多年前从福建来台湾的,故乡也叫东石。
周清水和蔡武璋的老家晋江东石历史悠久,自古就是军事要塞和商业富埠。镇内至今保存一座古寨,向南虎视围头湾,与金门岛遥遥相望。这处古迹记录了晋江东石与台湾的重要历史关联。数百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曾率军安营于此,为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练兵备战。古寨石崖上镌刻着浑厚苍劲的“丹心”二字,相传就是郑成功手书,寨内还有当年他操练水师的指挥台。
而据嘉义东石乡志记载,最早来此开垦的先民是1661年随郑成功来台的泉州惠安人柳樱的后裔??滴跄昙?,泉州晋江人吴重燕、吴允秀兄弟和黄生、黄圣兄弟先后渡海入台,登岸后见树木蓊郁,闻鸟鸣婉转,遂卜居于此,为表不忘故土便沿用家乡“东石”之名。
翻开地图,晋江东石和嘉义东石隔海相望,直线距离仅两百多公里。史料记载,清朝时期,嘉义东石港外,帆影林密,往返两岸的货船云集。当年,船只从晋江东石出发,约一日航程可达嘉义,运来茶叶、布匹、瓷器,带回的则是糖、水果和木材,另外还有晋江东石文士怀兴学之志搭船来台。
1895年,清廷因战败被迫割台。面对日本殖民者入侵,岛内抗日义军风起云涌,其中也留下嘉义东石人壮烈的身影。当年,日军一部在嘉义海岸登陆后,进入东石庄内遭遇伏击。义军以鸟铳、镰刀、锄头与敌近身搏斗,虽死伤遍野,仍前仆后继。此役在台湾抗日史上被称作“蚵壳城之战”。
武装抗日虽因实力悬殊而受挫,但嘉义东石人强烈的民族意识并未在殖民者高压统治下减弱。恰好出生在1895年的诗人黄传心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曾兴办汉学,传承中华文化,启发民族精神,多次险被日警逮捕,却始终“持有书生正气而不为所惧”。
随着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回归祖国怀抱。1949年后,两岸隔绝对峙,两岸骨肉至亲数十年咫尺天涯、望穿秋水。
直到1982年,两岸往来之门尚未打开,但一位叫黄水通的嘉义东石人,因避台风暂留福建平潭,而有机会前往晋江东石寻亲。
当年接待黄水通的黄永和今年66岁,是晋江东石黄氏大宗祠理事长。他熟稔宗亲事务,很早就翻阅族谱发现,明朝第13至15代黄姓宗亲就多有迁居台湾者,清朝嘉庆年间最多。
黄水通向黄永和询问得知自己祖先由晋江东石迁台,激动不已,还前往黄氏祠堂祭拜。一年后,他又带着几位宗亲辗转回闽祭祖。
20多年前,蔡武璋也跨过海峡,第一次踏上故土?!翱吹嚼霞业囊磺?,特别是家庙,真是激动,乡亲的热情接待也让我深受感动。最为欣慰的是,我终于完成了祖辈交代的任务?!?/p>
嘉义东石乡东石村里,有一座黄生后人所建的“东石港紫云黄姓祖祠”,一角栽着两株枝繁叶茂的桑葚树,是3年前从晋江东石移植来的。
“人之有祖,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也?!奔我宥菩兆迤桌镄吹?,“追源溯本,永怀祖德?!?/p>
薪传:平常生活映照守护根脉的共同信念
这是在台湾嘉义县东石村的一处夜晚街景(4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三公宫,正月半;人点灯,恁来看;看什么,数宫灯……一盏游子思唐山,千盏灯,万盏灯,一半在台湾,一半在唐山?!闭馐酌瞿贤?,唱的是两岸东石共有的“数宫灯”习俗。
每年元宵节,上年结婚的新人会把宫灯挂在嘉应庙里。清代时,嘉义东石乡亲会派人回晋江东石,到嘉应庙祭祀,把台湾嘉应庙挂灯数字报告祖地族亲。
2005年,4个嘉义东石人重回晋江“数宫灯”,而后每年人数持续递增。在两岸乡亲共同努力下,“闽台东石灯俗”还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3月2日晚,388名台湾乡亲回到晋江东石嘉应庙,与当地百姓共同见证42对两岸新人的宫灯高高挂起,场面喜庆温馨。
虽海峡相隔,但两岸东石人都始终传承着共同祖先留下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一样的耕海养蚵,一样的舌尖滋味,一样的乡音歌谣……日常生活的点滴看似平凡,却都映照出对根脉的共同坚守。
嘉义东石一派传统渔村景象,空气中弥漫着浓浓海味,放眼望去鱼塭相接、蚵架林立。先民落脚之初,就以养蚵为业,而今这里的蚵产量占全台三分之一以上。据了解,泉州的产蚵区以及美食蚵仔煎也以晋江东石最为著名。
“为防风,街道都弯弯曲曲,小平房都开口小,还有一样的红砖古厝,吃的东西也很相似,人们都信奉妈祖、九龙三公……”蔡维藩8年前第一次回到晋江东石,似曾相识之感勾起儿时记忆,更让他自然地将“两个故乡”连结起来。
嘉义东石五步一宫、十步一庙,供奉神明均是先民从闽南“分灵”而来。据了解,台湾现有源自晋江东石嘉应庙的“分炉”就有20多处。
农历五月初四,闽台各地嘉应庙都会举行纪念活动,近年来更往来互动频繁?!傲杞H魄绻?华夏山川一统,宫隐仙洲襟皓月闽台香火同源?!苯婷砩矫攀峡套乓环ち?,是由嘉义北港仔嘉定宫敬捐。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绷桨抖硕贾厥幼谧媲自?,既见诸修族谱、祭祖先,亦落实于弘扬美德、教化子孙,而且恢复往来后更携手致力传承。
晋江东石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玉井蔡氏宗祠,抗战中部分被炸损毁。上世纪90年代,两岸宗亲联手重修了宗祠。这座闽南式建筑厅壁上书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慈勤果毅”“坚贞节操”,凝结着两岸族人共同崇尚的道德情怀,台湾宗亲回乡都要来此拜谒。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常荐祖宗香”。嘉义县黄姓宗祠奉置着一方祖训牌,“吟祖训”是大小祭祖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今年80岁的黄明堂是嘉义东石乡东石村人,现任嘉义县黄姓宗亲会总干事。他告诉记者,宗亲会设有子弟奖学金,每年祭祀大典颁发,以嘉许后辈、告慰祖先。
晋江东石木雕家郑银聘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承接台湾客户的订单,如今在台湾200多座庙宇里能见到他的作品。近年来,来大陆找郑银聘学习的台湾工匠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年轻人?!岸杂谖幕慕涣饔氪?,我们有共同的责任?!彼?。
“我们这里和大陆老家一脉相承的不只是风俗习惯,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敝芮逅?。
回渡:亲人不再离散更要携手追逐梦想
福建晋江东石码头旧照(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早点让孩子回去认祖归宗,他们熟了以后就会自己过去?!闭庑┠?,嘉义东石渔农蔡春福每年都要回晋江东石,不但带儿子回,还邀请大陆乡亲来嘉义看看。他说,两岸乡亲就是要多“来来去去”。
2008年,黄永和与20多位泉州黄氏宗亲终于有机会来到台湾,一路从北到南,受到岛内乡亲热情款待。他清楚地记得,一位叫黄桃姝的宗亲开车跟着他们的大巴,沿途送上饮料、水果和各种小食,让大家非常感动。
近年来,两岸东石人你来我往,越走越近,亲上加亲。台湾黄氏宗亲有重要活动,黄永和都尽量参与?!安还苁朗氯绾伪浠?,你‘从哪来’‘什么姓氏’,都是无法改变的?!彼?。
两年前,蔡维藩带着几十位嘉义东石、布袋的青少年回到晋江故乡,他的儿女也在其中。
“我年少时懵懵懂懂,长大了才知道自己的故乡,所以希望下一代早点回去,知道祖先来自哪里,亲身感受乡亲之情?!辈涛M叫迅嗵ㄍ迥昵崛说摹跋绯罨颉?,把对大陆故乡的“心灵感应”传递下去。
他的女儿蔡宇廷则说,自己在祖先来的地方真正触摸到父亲的心境,原来故乡如此亲近,心是连接在一起的。
同名村是同根村,更是同心村。如今两岸东石人挥别亲人离散的历史悲情,连结起共同的根脉记忆,更冀望携手开创未来。嘉义东石年轻一代,已开始书写“回渡”海峡、筑梦两岸的故事新编。
蔡春福家每天有2万多斤鲜鱼发往全台各地。已接过父亲事业的小儿子说:“台湾市场小,我想把鱼卖到大陆去,让晋江东石老家人也能吃到嘉义东石产的鱼?!?/p>
蔡宇廷回福建时看到大陆的发展进步,虽还在念高二,却已立下志愿:要争取去厦门大学念书,将来留在大陆工作。
晋江东石港附近,一处清代商行建筑群古意盎然,留下了闽台商贸密切往来的明证。据了解,清代晋江东石蔡氏往台湾谋生者占族人半数之多。
当年祖先为讨生活渡海赴台,而今后代子孙回返大陆寻求发展。周清水感慨道:两岸本就一家人,我们的年轻人回去和故乡同龄人一起打拼,是多好的事啊,有亲缘、血缘、地缘优势,加上大陆对台政策支持,前景无限宽广。
看到晚辈越来越多回故乡寻根、交流、发展,蔡武璋深感欣慰。他更期许台湾年轻一代深刻认知到,台湾的命运始终与大陆紧紧相连,与国家民族的兴衰休戚相关。
蔡维藩等嘉义东石人也要回去参加海峡论坛的“十岁生日聚会”。十年来,海峡论坛为两岸民众搭建起畅叙亲情、增进了解、共谋发展的大舞台,不断凝聚起包括同名村乡亲在内的广大同胞。透过这个两岸交流的“嘉年华”,可以看见两岸民间往来的生机活力。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两岸一家亲”理念产生强大感召力,推动两岸民间互动更密切、更深入。据统计,2013年至2017年,台湾同胞来大陆累计达2700多万人次。民进党当局上台后对两岸交流采取种种限缩措施,但2016年、2017年台胞来大陆人数持续增长,更显示两岸民众交流往来的民心大势不可阻挡。
两岸同名村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象。多年致力协助同名村对接的闽台缘博物馆研究员朱定波深有感触地说:“同名村是两岸一家亲的生动写照,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亲情永系的明证?!?/p>
- @大学生 假期安全,你get到了吗?寒假4年前
- 3岁萌娃打110求助 超可爱对话曝光警察,电话,叔叔,父母,赣州市,联系,妈妈,一边,龙南县,讲故事4年前
- 【“飞阅”中国】“山沟沟”变身乡村治理示范村铁岭,柴家堡子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村屯绿化,生活垃圾治理4年前
- 藏在滇西板桥古镇里的“乌铜走银”云南,保山,乌铜走银4年前
- 一边湖一边海 福州这条高颜值公路通车了景观式滨海公路,通车,旅游打卡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