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关系政策实际成效。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等压力,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推出一系列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如何让这些政策尽快见效,让实体经济尽快受益,仍需要完善政策执行机制,有效引导多方行为,破除政策执行层面的“肠梗阻”。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相对较大。尽管各地在落实中央政策时,会结合当地实际出台细化政策,但基层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一定时间“消化”。尤其是一些政策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在政策运行初期,有可能出现一些部门和地方相互推诿扯皮,或等待上级出台细则再执行。
应该看到,基层工作环境复杂多变,一个新政策可能会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如果不能在新政策框架下形成多方共赢的激励机制,那么基层会倾向于选择刚性执行政策,缺乏执行层面弹性,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提高政策执行力,确?;萜笳呗涞厣?、直达实体经济,必须切实完善政策执行机制,统筹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统筹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政策出台后,务必要加强政策全方位、反复解读,直达基层,直达实体经济。在不偏离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可考虑给予基层政策执行更多灵活性,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实践。当前,援企稳岗促就业各项政策措施支持马力全开,在中央“政策红包”持续加力的同时,需要积极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创新“招式”执行政策,实现最大最优的政策实效。
二是统筹处理好新旧政策权利义务格局关系。涉及市场主体的新政策,往往会引发利益格局调整,因此在政策落实过程中,要努力推动形成多方共赢的激励机制,促使各方行为符合政策设计预期。目前来看,有些政策在实践中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实践中相关行为方缺乏足够的执行动力。涉及基层权利义务的制度设计,如果不能与新政策相适应匹配,反而可能成为捆绑基层手脚的“绳索”。
三是统筹处理好激励和约束关系。在政策执行层面,激励重在鼓励基层大胆探索,约束重在有效防范道德风险,需要刚柔并济,不可偏废。当前,要让基层从繁重的表格报告等形式工作任务中脱身,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基层结合地方实践探索的正面激励,推动基层干部积极投身于稳企业保就业的工作之中。
畅通“最后一公里”政策运行机制,就要让政策更接地气,更符合地方实际,更符合市场主体需求。同时,要从实践的角度因地制宜,完善政策落地运行机制,充分有效激励基层,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实体经济。(文/陈涛)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