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0月27日电 题:17代人追逐的梦想实现了——记冀南平原刘秋口村变迁
新华社记者曹国厂、岳文婷、王晓
10月的冀南平原,沃野千里,一望无垠。
在青银高速和230国道交会处的刘秋口村麦田里,冬小麦麦芽已经一片嫩绿。
下了高速出口不足百米距离,一条笔直的柏油路横贯河北省新河县刘秋口村庄东西,街道两旁的观赏国槐亭亭玉立,红瓦白墙的民居格外醒目。
10月20日拍摄的河北省新河县刘秋口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刘秋口村刘姓先民们自河南夏邑县避乱逃荒而来。数百年间,战乱、水患、旱灾等各种天灾人祸频仍,贫穷在一代代刘秋口人脑海里烙上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连日来,在刘秋口村采访,我们能感受到,一个村庄历经不同时代为摆脱贫困所做的抗争;也能深刻感受到,梦想为何能在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在刘秋口村东口,一块立于1988年的石碑上刻着村庄由来:明永乐年间,刘姓由河南归德府夏邑县迁来立村,因近古湫河,遂名刘湫口。后“湫”简为“秋”。
“五六百年前,我们的祖奶奶领着俩孩子,为避乱千里跋涉来此定居?!?946年出生的刘守信说,“到我这里,已经是第16代了。”
刘秋口村现有户籍人口392户、936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2014年,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204人,被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村。
刘守信1968年毕业于邢台农校,家里上溯三代人都读书。他说,新河县志记载,从1407年至清末,每隔数年新河县都交替经历旱、涝、蝗灾。在1641年甚至出现“妇女插草自卖其身……饿殍枕藉,惨不忍睹”。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春风吹到了这座冀南小县。
“新中国成立那年,我10岁,虽然住的还是土坯房,但人民当家做主人了,都精气神十足?!?1岁的刘根平说,1958年开始,他学了两年河南坠子。1970年前后,为了歌唱祖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他在村里组建了坠子剧团,成员有20多人。
1982年,刘秋口村20岁的刘运才从部队退役,正赶上改革开放好时机。
“当时国家百废待兴,乡镇企业像雨后春笋般生长?!绷踉瞬潘担投缌踅乓约耙桓龌锛?,三人一共凑了3500元,合伙买了一台二手的天津铁牛55拖拉机。
一年之后,刘运才觉得拖拉机跑得太慢,他提议买汽车,但是由于物资紧缺,找了半年,贵贱买不到。
1984年,三个人跑到石家庄,花了一个多月买齐了汽车配件,组装完成后,连夜开回了村里。第二天一早,就围了一大片人。
随后两年里,刘运才又买了3辆大货车,并且培养了10多名货车司机,也带动本村和周边村逐渐开始跑运输。
河北省新河县刘秋口村村民展示非洲雁蛋(10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河北省新河县刘秋口村村民在摆放非洲雁蛋(10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2004年,42岁的刘运才当选村支部书记。他说:“如果说之前‘先富带后富’是义务,那么当了支部书记,肩上就有了沉甸甸的责任?!?/p>
刘运才说:“纵向来看,虽然村民生活有了较大提升,但农业种植单一,产业发展不够,因病致贫现象还是时有发生?!?/p>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
随后,在帮扶单位和驻村扶贫干部的精准帮扶下,刘秋口村“两委”班子成员带领村民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实现小康梦稳步迈进。
针对劳动力短缺问题,2013年刘秋口成立了新河县运鸿种植专业合作社,到2018年,全村所有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农户每亩地每年保底分红800元。
河北省新河县刘秋口村村民搬运香菇(10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河北省新河县刘秋口村村民在食用菌大棚内整理菌棒(10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2014年至2015年,合作社搭建了大棚种香菇,贫困户刘学忠因身体不好无法外出打工,在家学习香菇种植技术,每月2000多元收入?!巴ü约旱睦投赂?,觉得很幸福。”54岁的他憨厚地笑着说,“幸福就是奋斗出来的!”
2016年,刘秋口村得到河北农业大学帮扶,合作社发展1600亩优质小麦育种基地,每亩地增收小麦200多斤。为提高小麦附加值,合作社还成立了石磨面粉厂,年产面粉10多万斤,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河北省新河县刘秋口村村民养殖的非洲雁(10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2017年底以来,在帮扶单位帮助下,刘秋口村相继建设了香菇大棚、鱼菇共生大棚18个,开展立体种植;引进了笨鸡、非洲雁养殖项目;采用“投资商+扶贫资金”模式,累计建成350千瓦光伏电站。这几项盘算下来,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5万元。
10月20日拍摄的河北省新河县刘秋口村光伏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今年4月底,1988年出生的刘鹏辉接过村支部书记的接力棒。他说,2019年,新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刘秋口人几百年的致富梦想也得以实现。
刘鹏辉说,作为刘秋口村刘姓第17代人,他将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年轻人应有的作为。
有感于村里的沧桑变化,刘守信作了一首《刘秋口新貌》:
“红瓦白墙绿树映,疑是江南姑苏城……老幼守家爷孙乐,广场歌舞庆升平……”
河北省新河县刘秋口村村民在去往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路上(10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对于为什么这一代人能掀掉压在刘秋口人心头几百年的贫穷大山、实现小康梦的问题,村里老少都有着自己的理解:
“因为国家富裕了,政策好了,支持力度大了?!薄案骷墩荚谙麓罅ζ哑豆ゼ帷胰繁H嫘】德飞喜蝗靡桓鋈说舳??!?/p>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正说话间,刘根平的手机铃声骤然响起欢快的旋律:过上了好日子红红火火,赶上了好时代喜乐年华……
他腼腆一笑说:“这句词儿,唱出了俺全家人的心声?!?/p>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