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1月10日电 题:咬定“茶”山不放松——安徽大别山区石佛村依靠茶产业脱贫致富见闻
新华社记者姜刚
立冬时节,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石佛村境内,3300多亩梯田茶园绿意绵延、生机勃勃。改造老茶园、打理新茶园、维修茶叶加工机器……记者来到石佛村看到,这里的村民们正辛勤地劳作着,为来年的好收成播撒希望。
“我家有8亩老茶园和5亩新茶园,今年的茶叶收入有5万多元?!闭诖邮律ち止ぷ鞯耐哑痘Х肓⑿滤担粗种泊撑┳魑?,光线不好、水不好找,亩均收入不足1000元。村里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后,乡亲们从茶产业中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钥匙”。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石佛村境内的梯田茶园(1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刚 摄
石佛村背靠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平均海拔800多米,是当地名茶岳西翠兰的核心产区。20世纪80年代前后,这里生产的茶叶价格低廉,制茶填不饱肚子,当地人无奈之下毁茶园种杂粮?!奥懿飞接蟮笨诹福奘鹄伞?,曾是这里村民贫困生活的写照。
要想脱贫快,全靠产业带。“面对贫困发生率超过四成的困境,我们只有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笔鸫宓持Р渴榧峭蹙?,2012年以来,该村结合当地实际,将茶产业确定为脱贫主导产业。
在“改老建新”上,石佛村用好扶贫政策,一方面,推行“四改”(改园、改树、改土、改管理),将原有2000亩低产茶园改造为高产茶园;另一方面,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新建约1300亩高标准茶园。目前,全村已建高标准茶园3300多亩,人均茶园约2.5亩。
11月7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石佛村,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岳西翠兰手工制茶技艺传承人冯立彬在茶叶合作社介绍制茶工具。新华社记者 姜刚 摄
紧接着,制名茶、拓销路,摆上了石佛村“两委”和茶农的议事日程。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岳西翠兰手工制茶技艺传承人,冯立彬正在合作社指导工人编织制茶工具。受益于“改老建新”政策,他领办的一家茶叶专业合作社近年来经营规模逐步扩大。
“茶园改造前,茶叶种植不统一,采摘不规范,制作的茶叶卖不出去,一年到头还亏本?!狈肓⒈蛏钣懈写サ厮?,“这几年,采摘、加工实行标准化,我也专注于手工制茶,现在茶叶好卖了,回头客也多了。合作社的销售产值从8年前的100多万元增加到今年的400多万元,带动130户茶农种茶,其中四分之一是贫困户。”
11月7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石佛村,一名工人在茶叶合作社编织制茶工具。新华社记者 姜刚 摄
石佛村引进石佛寺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合作社,贫困户以茶园和资金入股,村“两委”注入40万元扶贫资金,探索“村委会+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模式,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茶产业。
在村茶叶协会带领下,石佛村11家茶厂发挥“扶贫车间”作用,内连基地,外接市场,统一采摘标准,统一加工制作。每年仅茶季,茶厂能安排50多户贫困人口就业,人均增收5000元至2万元。
2014年以来,石佛村共有511人脱贫。2016年,石佛村脱贫出列。目前,全村贫困发生率已由2014年的40.11%下降至0.22%。
在王军看来,脱贫摘帽后,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是要在茶产业提质增效上做文章。从去年开始,石佛村启动茶园有机认证的工作?!拔巳么迕窭斫夂椭С?,村里组织开展有机茶园管理培训,茶农买有机肥,村里补贴40%,茶农买除草机械,村里补贴一半?!?/p>
11月7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石佛村,村民陈帮贵在自家茶园查看茶树长势。新华社记者 姜刚 摄
“2017年,我新建了4亩茶园,去年又新建了6亩茶园?!痹谧约业男陆ú柙袄铮迕癯掳锕蟊卟榭床枋鞒な魄榭霰咚?,“村里现在带领我们种有机茶,我们对发展茶叶奔小康充满信心。”
“我们咬定‘茶’山不放松,未来不仅要走种有机茶之路,也要走茶旅融合发展之路?!蓖蹙担圆璨捣⒄构掏哑冻尚?、推动乡村振兴,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