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12月24日电? 题:跨越90载 兴国再调查
新华社记者郭强、程迪
江西兴国县,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将军县。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中参军参战的达9.3万人,烈士有5万多人,走出56位开国将军。
这是在江西省兴国县永丰乡马良村拍摄的李吉元家新房外景(12月24日摄)。新华社发
9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行军途中找到兴国县前来参军的八位农民召开调查会,写下著名的《兴国调查》,详细记录了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和群众生活。
90年后,中华民族即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刻,兴国县也顺利脱贫。记者深入当地寻访这八位农民后人,在今昔巨变中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永恒初心。
新村新貌:告别土坯房,住上小楼房
这是江西省兴国县永丰乡马良村的合作社基地一角(12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走进兴国县永丰乡马良村,64岁的李吉元家新房中,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一应俱全,桌上摆着脐橙、饼干、花生等款待客人。李吉元的爷爷李昌英是当年参加调查会的八位农民之一。
据《兴国调查》记载,李昌英家有六人,年景好时只能收十七石谷,而每年要吃四十石谷,不够的靠番薯补充,除逢年过节外平时吃不上肉。
李昌英家境况,是当时兴国贫苦农民生活的写照。
据《兴国调查》记载,当时的兴国第十区,占总人口百分之六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八十的土地,贫苦农民要遭受地租、高利、税捐等多种剥削,“贫农百分之六十房子不够住”。
共产党到来后,贫苦农民才看到翻身的希望。分田地、分山林、分池塘、分房屋……一系列举措让他们的命运开始改变。
据《兴国调查》记载,李昌英家六人每人分得七石谷(注:指产量为七石谷的田),加上一些番薯,勉强够吃,家里欠下的一千二百毛债被废除了。物价也便宜了,过去油二十三元一担,现在只要十元一担,肉过去五百三十文一斤,现在三百二十文一斤……
秉持为民初心,赢得民心所向。
当地百姓踊跃参军。八位农民中,除一人因年龄偏大外,其他七人都当了红军,六人成为烈士。
初心感召,前仆后继,终换来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在兴国,很多贫苦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走上致富道路。但一段时间里,由于自然禀赋差、战争创伤大,兴国整体发展依然不足,成为贫困县,八位农民后代中也有一些未摆脱贫困,面临住房难、行路难、喝水难等问题。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也随之打响。
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电网升级、公路危桥改造、安全饮水工程启动……兴国迎来山乡巨变,4万多户住在危旧土坯房的农民住进新房,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了水泥路,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100%。
八位农民的后人全部住上小楼房,水泥路直通家门口。
在兴国县均村乡长教村,82岁的陈显来坐在自家院里晒太阳,身后是一栋外墙贴着瓷砖的新房。他是八位农民之一陈北平的继子。陈北平三兄弟参加红军牺牲后他被过继过来。
在政府补助下,陈显来从土坯房搬进新房,他在新房门前写下对联:“昔日三兄弟,齐心协力干革命;今朝四代人,乐业安居谢党恩。”
新产新业:告别地里“刨食”,迎来土里“生金”
12月24日,在江西省兴国县永丰乡,陈庄奎准备前往集市。新华社发
走进八位农民之一陈侦山的后人陈庄德家,两层半的小楼格外洋气,地上还铺了瓷砖。十多年前,陈庄德前往福建创业,如今年毛收入超30万元。
他小时候常听父亲讲起爷爷的故事:爷爷三兄弟,老大摆油盐摊子,老二读过几年书,从十九岁起学看风水,老三做篾匠学徒……老大“借人一千三百毛做本,蚀掉了”,每年全家收的三十石谷有三分之一要用来还利。
在旧社会,想闯出一片天地谈何容易,更多农民只能在地里“刨食”。但兴国多半石半土的红壤,水土流失严重,一度被称为“江南沙漠”。本就贫瘠的土地,加上极不平等的土地占有关系,贫苦农民不仅填不饱肚子,还欠下一身债。
李昌英欠债一千二百毛,陈侦山欠债一千三百毛,雷汉香欠债一千二百毛……据《兴国调查》记载,中农里完全不欠债的只占百分之十,更不要说贫农了。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贫苦农民的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
致富先治穷,治穷先治山水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国投入8亿多元生态扶贫资金,带动10亿多元社会资本,治理水土流失,实施了水保林、经果林、小型水保等工程和项目。
一座座荒山披上“绿衣裳”,兴国植被覆盖率由28%提升至82.8%,穷山恶水变青山绿水。
山增绿,人增收——
八位农民的后代房前屋后变绿了,更重要的是,眼前的青山还变为金山银山。
在李吉元所在的永丰乡马良村,当地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在山上种起脐橙和油茶?!肮ィ颐窃谕晾铩偈场?,现在地里‘生金’?!贝逯橹永穹⑺?,目前,合作社基地规模达360亩,经济效益达800万元,村里贫困户全部脱贫。
在政府扶持下,李吉元不仅种了油茶、脐橙,还养了鸡和牛,去年成功脱贫。
“2016年以来,我们重点发展蔬菜、油茶、脐橙、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毙斯胤銎栋熘魅瘟嗡骋⑺?,目前,全县已建成农业产业扶贫基地515个,带动28377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全县14.2万亩脐橙基地中,长期务工的贫困户年均增收超1.5万元。
还有许多农民和陈庄德一样走出农村,闯出新天地——
不少农民务工和创业收入成为家里主要经济来源。
八位农民之一温奉章的儿子温常鑫从公办教师岗位退休后,每月有退休金,三个儿子中两个在沿海打工,成家后每人建了一栋房子。指着家里三栋连成一排的房子,温常鑫感慨:“穷苦人民真的翻了身,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新生新梦:告别“代际贫困”,迈向更好生活
在江西省兴国县枫边乡密石村,一名村民在制作腊鸭(12月21日摄)。新华社发(陈鹏 摄)
来到陈侦山孙子陈庄奎家,客厅一面贴满“三好学生”等奖状的墙引人注目。如今,陈侦山后人里有三人考上大学。
这对90年前的八位农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据《兴国调查》记载,这八人中黄大春“未曾读过书”,陈侦山“读过八年书”,陈北平“读过六年半书”,傅济庭“读过六年书,勉强看得清报”,温奉章“读过四年书,标语能认一半”。
而八位农民的后代中,除傅济庭的长子傅学扬没读过书外,其余七位农民的儿子都读过小学或初中,年轻一代中不少考上大学,摆脱了“代际贫困”。
几代人的求学路,也是老区民生改善之路。
2012年,兴国在赣南率先实施“红军后代贫困学子及孤儿特困生关爱工程”,开设9个“两红班”,供符合条件的贫困学子免费就读,并发放生活补助。
傅济庭的后人傅传荷说,他两个孙子都在“两红班”就读,“每年不仅能减免几千元学费,还补助生活费。我常常跟孩子说,要考大学,回报党和国家!”
改善的远不止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养老服务、困难群体救助等一系列制度的完善,包括这八位农民的后代在内,越来越多群众过上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的生活。
黄英明,八位农民之一黄大春的继子,患有心脏病,需要长期治疗。79岁的他告诉记者,自己和老伴有低保、烈属抚恤金和养老金,一个月能有1500元左右,每天家门口有两趟中巴车到县城,“去医院方便,看病有报销”。
八位农民之一雷汉香的孙子雷贻来说,村里有了小广场、图书室,活动室,开通了卫星电视、互联网,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罢庋娜兆樱且潜踩俗雒味枷氩坏降?。”他说。
2020年,兴国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八位农民后代的生活变迁,就像几滴水珠,折射出共产党人跨越时空、矢志不渝的为民初心和亿万农民从贫穷走向小康的伟大历程?!毙斯匚榧抢迪怠?/p>
这是江西省兴国县一个乡村旅游示范点(2019年4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陈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