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题:时代造就英雄 伟大来自平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群像
新华社记者
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凡人英雄们,在这里接受党和国家隆重表彰。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毛相林等10名同志,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等10个集体“全国脱贫攻坚楷?!比儆坪?。
这是一群投身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的人,这是一群时刻将人民牢记在心头,倾力奉献、苦干实干的人,这是一群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脱贫事业的人。
他们的奋斗改变无数人的命运,成就无数人的幸福。
站在领奖台上的他们,璀璨若星。
以热血赴使命
在雄壮的《向祖国英雄致敬》的乐曲声中,白发苍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外事局研究员夏森坐着轮椅来到领奖台时,台下掌声雷动。
年逾九旬的夏森14岁开始投身革命,1982年离休后,仍心系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累计捐出靠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3.2万元,用于改善陕西省丹凤县、江西省上犹县贫困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其中100万元设立“夏森助学金”,目前已资助18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她手捧大红证书,向台下挥手微笑点头。此时,掌声再次响起,这是人们对夏森老人最诚挚的敬意。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
身着崭新苗服的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金通走上领奖台,代表全村接过“全国脱贫攻坚楷?!苯迸剖?,他的脸上写满自豪。这种自豪,源于十八洞村8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8年来,无论是烈日炎炎的酷暑,还是大雪纷飞的严冬,派驻十八洞村的扶贫干部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传递着接力棒,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带领村民们一道修公路、治荒山、壮产业。
满山猕猴桃年年结硕果,农家乐时时佳客盈门,蜂蜜、腊肉随着电商走向全国各地……贫困发生率曾高达56.8%的十八洞村,村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至2020年的18369元。
“这次又见到总书记,我感到无比光荣的同时也觉得有底气,因为十八洞村已经甩掉了‘穷帽子’!”施金通说。
心底无私天地宽,胸有群众真作为。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专项推进组组长、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白晶莹,和一批绣娘走进贫困户家中,带动2.6万名妇女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
80多岁高龄的赵亚夫是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他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村民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2800元增长到2020年的34000元。
此外,还有同样在脱贫攻坚战场奉献了青春热血,但却无法亲临现场见证这一时刻的4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刘虎,生前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的张小娟,生前为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委书记的姜仕坤以及生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的黄文秀。
……
这是一部由奋斗者书写的脱贫史。8年来,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他们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住过最穷的人家,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奋战在哪里。
漫天星斗,指引脱贫之路。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党委、陕西省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这些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集体,曾经贫穷落后,在扶贫干部与贫困群众苦干实干下,旧貌改换新颜。
以行动践诺言
迈着坚定的步子,精神抖擞地第一个接受表彰,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感慨万千:“这份荣耀既至高无上,也让我倍感压力?!?/p>
在毛相林心中,这份沉甸甸的荣誉饱含全体村民的汗水与泪水,弥足珍贵。
为打破世代闭塞于大山的宿命,他带领乡亲们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出山路;为拔掉穷根,他倾尽15载光阴,带领村民种植瓜果,发展特色产业。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蔽羧盏某信?,如今已然实现:下庄村人均年收入从1997年仅有300元提高到2020年超过1.3万元。
山乡巨变、山河锦绣。正是依靠发展,贫困根源得以消除。
8年来,年过七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走过山区、到过边陲,把“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帮扶。通过矢志不渝的努力,“小木耳”正日益发展成“大产业”。
先后制定“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研发出300多项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育了45个适宜贫困地区应用的食用菌新品种……依靠种植李玉团队研发的食用菌,数万贫困户成功实现脱贫。
守护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为了改善自然环境、修复生态,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人咬定青山不放松。从最初顶风冒雪、忍饥受冻在坝上造林,到后来锲而不舍改进造林机械、探索培育适种苗木,最终将茫?;脑涑砂偻蚰读趾!?/p>
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周边区域乡村游、农家乐、土特产品加工等产业迅速发展,年社会总收入达6亿多元,有力推动周边乡村脱贫致富。
千山万水,千家万户。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的背后,汇聚了全国的大力支援。这是中国扶贫的一大特色,更是助力贫困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农电工作部就是社会扶贫力量中的优秀代表。其团队先后建成青藏、川藏等3条“电力天路”,在世界屋脊织起一张坚强可靠的“民生网”“幸福网”“光明网”。
在发挥行业作用的同时,他们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后完成833个易地搬迁扶贫点、4807个扶贫产业项目配套电网建设任务,保障搬迁群众1.98万人安全稳定用电……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因此得到大幅改善,4383名群众就此告别贫困。
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时空穿梭,80多年前,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华屋村的17名青年报名参加红军,临行前到岭上种下17棵松树。在长征路上,他们全部壮烈牺牲。如今,这些“信念树”已是枝繁叶茂。
“优良的红色基因,是我们脱贫攻坚的不竭动能?!苯魇∪鸾鹗幸镀合缦绯ぶ焓そ?。在脱贫攻坚战中,他们创办领办致富带富项目124个,建立党员创业基地16个,形成万亩蔬菜、万亩脐橙、万亩白莲、十万生猪、百万蛋鸡的“五个万”产业扶贫基地,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鲜艳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
今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驻村的第四个年头,他参与和见证了村子“面子”和“里子”的脱胎换骨,土坯房变成小洋房,羊肠小道变成康庄大道。
在大别山区的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从强班子、带队伍着手,抓党建促脱贫,干群关系更加紧密,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信仰之树常青,红色气质永存。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坐在轮椅上接过“全国脱贫攻坚楷?!苯闭潞椭な椤K崾亟逃ü跣?,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
张桂梅身患骨瘤、血管瘤等17种疾病,仍全心扑在教育岗位上。工作数十年,张桂梅名下几乎没有任何财产,至今仍住在女高的宿舍。
这位大山女孩的“妈妈”创办的免费女子高中,已帮助1800余名大山里的女孩考上大学。
东西扶贫协作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共产党真亲、黄河水真甜。”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委常委、闽宁镇党委书记张文说,这是当地群众常说的一句话,在这背后是福建干部和宁夏干部齐心协力,攻克贫困堡垒的成果。
曾经的移民村闽宁村已经升级为闽宁镇,昔日天上无飞鸟、地下不长草、十里无人烟、风吹沙粒跑的“干沙滩”,变成了现在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金沙滩”。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接续奋斗,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钦吆钛┚?、席敏、胡璐、邹多为、杨静、张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