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5月31日电 题:哈尔滨:传承红色信仰 开创美好生活
新华社记者杨思琪
作为我国最北的省会城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红色是这座城市的底色,孕育着独特的人文精神和城市品格。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东北烈士纪念馆静默矗立,观众络绎不绝。这是新中国成立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全国首家革命纪念馆。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东北烈士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强敏说,黑龙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地区14年抗战的主要区域,涌现了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等一大批抗联英雄。他们的事迹既是宝贵的红色资源,更成为引领文明城市创建的信仰力量。
红色文化润物无声,红色精神直抵人心。近年来,哈尔滨市相继创办了李兆麟纪念馆、哈尔滨党史馆、新政协筹备会纪念馆等一批文化展馆,着力盘活红色资源,涵养城市文明。如今,全市红色展馆和遗迹已达99处,构建起红色文化“人人皆学、处处可学”的良好局面。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翱酆萌松谝涣?圩印苯逃导?、未成年人理想信念讲堂、“红色地标我打卡”……一系列丰富的校园活动在哈尔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冰城”少年在一位位英雄人物、一段段历史故事、一次次主题演讲中,感悟爱党爱国的伟大信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音乐是哈尔滨的一张名片。前不久,哈尔滨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等多支交响乐团,共同策划创作的大型交响曲《灯塔》在国家大剧院成功首演,用音乐塑造心中的“灯塔”。
眼下,由哈尔滨市组织的话剧《任务》《高天厚土》、音乐剧《空降玫瑰》、芭蕾舞剧《假如阳光不曾照耀我》、大型文艺晚会《光辉岁月 礼赞百年》等正在紧张有序地创排,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文明城市注入活力。
传承红色信仰,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是前行的目标和动力。
道外区是哈尔滨市四大老城区之一,东棵街南侧地段是当地规模较大的集中连片棚户区。危房破旧、街道拥堵、卫生条件差、火灾隐患大,犹如“城市疮疤”,这里的居民要求整体搬迁改造的意愿强烈。
“百姓的烦心事,就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钡劳馇榧枪厥姥担?019年底,在多方协调下,道外区实施货币补偿、产权调换等安置政策,仅用35天就完成了2390户房屋的征拆工作。
如今,东棵街的老住户李凤芹告别了“40多岁”的老房子,也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喝水靠桶拎”的苦日子。“我们搬进新家了,有水、有电、有供暖,心里敞亮了!”她说。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利民。两年多来,哈尔滨市坚持靶向治理,开展多项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力度疏浚交通堵点、清除管理盲点、打造环境亮点。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老旧小区凌乱的外挂电线得到梳理,昔日“蜘蛛网”变成“五线谱”,群众纷纷点赞;在南岗区,志愿者在繁忙的车站成立“服务驿站”,为过往市民、旅客提供乘车咨询、手机充电、轮椅担架、应急救助等服务;在大小社区,不少困难群众收到一张张“微心愿卡”,由社区和企业帮他们圆梦……如今,一项项暖心工程点亮着城市里曾经“隐秘的角落”。
“变化摸得着,幸??吹眉??!蓖臣葡允?,哈尔滨市群众获得感由2018年的88.73%、2019年的95.80%,提升为2020年的97.8%,哈尔滨市入选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