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9日电 题:草原铺翡翠 瀚海生黄金——内蒙古着力构筑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新华社记者殷耀、任军川、于嘉
放眼118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和森林铺展绿色,沙漠绿洲“生金长银”。
作为我国北方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内蒙古自治区持续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正构筑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描绘祖国北疆生态文明建设壮美画卷。
草原:由放牧到“售景”
初冬的锡林郭勒草原深处,布和巴图经营的“牧家乐”仍是门庭若市、热闹异常。
“去年搞旅游的纯收入就有五六万元?!彼漳崽赜移烊彼虬腿蟊窀虏?8岁的牧民说,以前多养牛羊才能赚钱,但造成草原超载,很多地方都沙化了。
2011年起,国家启动草原生态?;げ怪崩撸?016年又提高了补助标准。内蒙古自治区和有关盟市还采取冬羔补饲、减羊增牛、支持转产等措施,减轻了草原的压力。
这些年,布和巴图把400多只羊减掉一半,“有了草原生态保护奖补资金、冬羔补饲补助,减畜不减收,草场也变得越来越好。”
风光美了,游人多了。四五年前,布和巴图在自家宅基地建了一个专供餐饮休闲的蒙古包,仅这一项纯收入每年就有数万元。
因生态变好吃上旅游饭的牧民数不胜数。前几天,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迎来降雪,草原银装素裹。
“又是个好兆头,明年的草原差不了?!被运漳疚诶纪懈窀虏槟撩裨崧晁?。
7年前,为响应草畜平衡政策,扎拉森尼玛与嘎查几户牧民把超载的牛羊出栏,成立合作社,在草场上搞起了养殖和旅游,每户一年纯收入10多万元。
“牛羊少了,沙化的草原恢复了原样,很多自驾游的客人就来我们这里看美景、喝奶茶、吃蒙餐,生意一年比一年好。”扎拉森尼玛说。
森林:由“金蛋”变“金鸡”
“以前是油锯一响、黄金万两,现在是?;ど?、价值更高?!贝笮税擦肓智邮辛忠稻止ぷ鞯睦钣狼逅?。他2013年从内蒙古大学毕业后,又回到林区。
从小在林区长大,李永清常听父辈们说,以前,林区人的价值就是扛起油锯为国家输送木材。但经历30多年的过量采伐,当地资源和经济陷入困境。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すこ?,林区由以往的木材生产向生态建设转变。
2015年,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伐,但在国家天然林?;すこ讨С窒?,林区经济危困有了缓解,林业人收入增加。李永清的舅舅从停伐初期月工资2000多元,涨到了目前的3000多元。去年,国家向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投入的天保工程资金达到近50亿元。
?;は吕吹牧肿?,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屏障功能,换来经济效益。仅去年底至今年初,大兴安岭林区就实现120万元的碳汇交易。
“过去我们把森林看做是金蛋,现在森林成了会生金蛋的鸡?!崩钣狼逵芍愿刑?,绿水青山确实是金山银山。
内蒙古林业厅副巡视员杨俊平介绍说,天保工程实施20年来,中央累计投入资金486多亿元,工程区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3464多万亩,后备资源培育218多万亩,森林资源实现面积、蓄积量双增长,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
沙漠:从危害到“绿富”
前些年,因“沙进人退”而远走他乡的阿拉善盟农牧民,看到政府的引导和发展远景,纷纷返乡,参加合作社,种植梭梭和肉苁蓉,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哈图呼都格嘎查59岁的牧民郭新军,18年来围封、补种了上万亩梭梭林?!八笏竽艿卜缟?,在它根部嫁接肉苁蓉还能挣钱?!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家的房前屋后多为沙丘,天然植被退化严重,羊没有草吃,卖不上价钱,收入也没了来源。
10多年前,当地政府鼓励牧民参与人工造林,学习肉苁蓉、锁阳等中药材嫁接技术,片片绿洲渐渐恢复,人们收入明显增多。掌握肉苁蓉嫁接技术的郭新军尝到了增收甜头,把家里300多只羊和70多峰骆驼全部出栏,一门心思种起梭梭,嫁接肉苁蓉。
去年,郭新军销售肉苁蓉纯收入10多万元,放牧时全家年收入仅2万元左右。他后来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在库布其沙漠边缘的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官井村,人们为了保家护田,从20世纪90年代起种沙柳。全村33万亩总面积中,沙柳超过三分之一。
村民周玉小说,沙柳每三五年一平茬,会越长越旺。过去平茬下来的沙柳枝都当柴烧,现在做种苗向外出售,成为村民创收的一大来源,仅沙柳种苗一项,每户每年达一两万元,加上其他收入,村里户均年收入能达10万元。
“沙窝窝里也能长出金蛋蛋,人们植树?;ち松?,也在沙漠里‘淘了金’。”周玉小说。
-
跨沙漠建电网:既要百姓用好电又要胡杨保绿洲
南疆750千伏电网延伸补强工程于2017年5月开工,总投资36亿元,由巴楚至莎车、莎车至和田、喀什至莎车750千伏输变电及配套工程组成,线路总长726千米。2018-10-23 18:28:57
-
专访:希望中国经验能让世界沙漠变少,绿洲变多——访“地球卫士奖”获得者王文彪
中国库布其治沙项目负责人、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将库布其的治沙经验分享给全世界,让世界上的沙漠越来越少,绿洲越来越多。2017-12-06 21:48:37
-
40年坚守出一方绿洲――记扎根新疆沙漠植树治贫的刘铭庭
自1957年大学毕业进入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刘铭庭就开始了在沙漠中的科研生涯。 为此,刘铭庭发明了利用山洪冲刷红柳种子播种繁育红柳的办法,并在流沙地、重度盐碱地引洪水灌溉大面积恢复和发展了柽柳灌木林,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 “红柳成林才有防治风沙的威力,人群集结才能跟大自然抗衡,”通过数十年的努力,刘铭庭与策勒、皮山、于田县的干部群众一道,将数百万亩红柳栽种在广袤的沙漠边沿。2015-08-18 17:21:09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