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5月2日电 题:一城、一厂、一人:能源转型时代的一个掠影
新华社记者王默玲
早上10时,在上海中心大厦底楼的绿化带深处,张国祥正忙着检修。6时便从单位出发赶往检修场地的张师傅,此时已经工作了4个小时。18摄氏度,这个尚有凉意的春日早晨,张师傅亮蓝色的工作服已经被汗浸成了深蓝色。
“这个就是燃气调压器,天然气终端输配环节心脏般的存在?!闭殴橹缸诺餮瓜淅锩芗挪嫉纳璞附樯艿?,“就像人要保持血压的稳定一样,天然气想要从高压主管道进入到用户家中,必须要经过调压环节?!?/p>
上海有1万多个燃气调压器,来自上海燃气集团吴淞煤气制气有限公司的张国祥和班组成员一起,承担着浦东逾3600台调压装置的中修和急报修工作,这背后是112万户居民与3万家工业用户的燃气供应。
如今经验丰富、肩负重任的张师傅回想7年前的自己,远没有这么“淡定”,彼时他和他所在的吴淞煤气制气有限公司一样,正处在不得不转型求变的“焦虑”之中。
1938年就已成立的上海吴淞煤气制气厂,见证了上海的沧桑巨变。1999年春天,东海天然气首次登陆浦东,上海正式拉开了天然气发展的序幕。更清洁、更高效,天然气取代人工煤气的步伐在上海势不可挡。就在这能源转变的历史进程之中,煤气厂、煤气人都不得不面临着“转型”二字。
“你看我们现在有一个网络平台,每一次检修都有记录,每一个步骤都会留痕?!闭殴榉锤醇觳樯虾V行娜计餮蛊骷煨奘欠裎尬?,这是转岗7年来不变的习惯。他还记得吴淞煤气制气有限公司准备从一个生产型企业,彻底转型成为专业燃气调压器检修服务企业的时候,他的工作场地第一次出了煤气厂的围墙。
“那时我已经快40岁了,转岗意味着从零开始重启我的职业生涯?!备诺餮蛊魃Ъ业氖Ω笛凹煨?,张国祥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披着星光收工,作为吴淞煤气2012年第一批派出培训的4名转岗工人之一,“我们学得好不好,事关厂子能不能成功转型。”
“我还记得2016年的1月的一天。”张国祥说,一家药品企业燃气调压器因积水成冰导致运行停止,新药研制实验室燃气空调停运,正在实验中的小白鼠已经冻死了几百只,若小白鼠全部死亡,新药研制便会面临极大损失。张国祥和同事们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恢复了企业的正常供气,“那一次我深刻感受到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如今吴煤调压器检修团队已经发展到了50多人。在制气厂的旧厂房里有一个“服务技能大师工作室”,雨天不出工的日子,张国祥便带领着同事们总结经验、研究技术,完成了《调压器中修操作指南》《中低压燃气调压器检修实例》等专业服务标准的汇编,这也成了吴煤检修在市场化竞争中不可替代的优势。
去年8月,吴煤检修首次走出上海,为浙江长兴的燃气调压器提供检修服务,张国祥笑着说:“市场从怀疑到肯定再到信任,这一路是我们坚持精益求精、创新超越打下的基础,而这也是吴淞煤气坚持了几十年的理念。”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