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屯溪镇海桥被冲毁、襄阳城墙局部坍塌……5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不同程度受到损失——
洪水来袭,文物为何受损严重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主汛期,受强降雨影响,多地发生了严重的洪涝或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部分文物、博物馆单位受损严重。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坦言:“今年汛期,受损文物范围广、数量多、损失大,是近年来汛期文物受损最为严重的一年?!?/p>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截至7月16日,有5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不同程度受到损失,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7处,涉及江西、安徽、湖南、四川、广西、湖北、重庆、广东、福建、贵州、浙江等11个省份。“目前,一些省份汛情仍在继续,文物防汛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宋新潮说。
启动应急机制
对于文物防汛救灾工作,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以防为主,将文物单位抢险加固和?;ば陨枋┙ㄉ枘扇胛奈锉;すこ讨氐阆钅?,将自然灾害应对处置纳入国家文物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重要内容,每年对灾后文物修缮、修复给予重点支持。
记者了解到,今年进入汛期以来,国家文物局密切关注各地汛情,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向相关省份发出电话预警,随即印发关于加强汛期文物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全国文物防汛安全工作做了具体安排,要求各地保持高度预警状态,密切关注汛情,全面排查可能面临的灾害险情,整治安全隐患,周密组织防灾减灾工作,妥善做好受损文物后续?;すぷ鳎鸭?、保存好文物构件或者部件,组织文物修缮、修复,将文物损失降到最低。向文物受灾严重的四川、湖北、广西、安徽、江西、湖南、重庆等省份,拨付文物应急抢险资金350万元。
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各地文物部门成立防汛抢险应急组织,启动汛期文物安全应急机制,全力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和受损文物善后?;すぷ?。国家文物局将密切关注和督导各地文物防汛安全工作情况,并将根据各地文物受损实际,在灾后文物修缮修复经费和技术上给予重点指导和支持。
为何古建受伤最重
本次汛期,受损文物中,古桥梁被冲毁、古城墙坍塌和文物建筑房屋垮塌较为严重。11个省份中共有70余座桥梁受损,其中全国重点文物?;さノ话不栈粕酵拖蚝G?、江西婺源清华彩虹桥等被冲毁;全国重点文物?;さノ缓毕逖舫乔椒⑸植刻?;全国重点文物?;さノ还阄鞴鹆掷钭谌使示?、湖北十堰武当山建筑群五龙宫龙虎殿,以及省级文物?;さノ缓下Φ字旒掖笤旱确⑸课菘逅?/p>
洪涝等自然地质灾害历来是危害文物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古老的文物建筑在严重的自然地质灾害面前显得尤为脆弱。究其原因,宋新潮认为主要有两点。
一方面,文物本身防灾抗灾能力弱。古桥梁、古城墙、古民居等文物建筑年代悠远,犹如历史老人,千百年受自然环境侵蚀和人为活动影响,抵御自然地质灾害能力弱。历史上许多文物建筑毁于灾害,也有历经数次灾后重建保存至今的,比如此次洪灾中被冲毁的安徽黄山屯溪镇海桥,历史上多次因洪灾受损重修重建。同时,我国文物建筑多为木构架结构,主要建筑材料为木材、砖瓦等,尤其是一些革命旧址,多为祠堂、民居建筑,建筑等级不高,容易在自然地质灾害中受损。另一方面,极端天气增大文物安全压力。文物分布区域复杂,许多位于山区、河流、湖泊、沟谷区域,受自然地质灾害影响较大。今年入汛以来,南方多省持续强降雨,江河水位偏高,一些上游水库泄洪排涝,河流中往往裹挟大量泥沙、杂木等,大流量、高流速洪水堵塞、冲击、冲毁古桥,洪水长时间浸泡、淤埋古建筑,致使文物受损严重。
作为“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研究”项目负责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乔云飞指出,古桥梁是适应当时自然环境和交通需要建造的,但随着社会发展,地方上的一些建设活动可能会把多年断流的河道填埋。在雨水小的时候,这些断流河道可能没什么作用;一旦碰到大的汛期,它就成为泄洪通道,河道上的桥梁自然也就岌岌可危。
文物防灾存在什么问题
宋新潮表示,我国在文物防灾减灾技术方面研究十分不够。我国文物、建筑学界对文物建筑的?;ぱ芯考性诮ㄖ窬?、形制、结构等方面,对文物自身具有的防灾抗灾功能关注不够,未能形成系统的文物防灾理念和技术体系,文物修缮中防灾减灾措施缺少针对性指导,许多文物自身的防灾抗灾功能尚未很好发挥。
除此之外,防灾减灾整体能力不强。一些地方文物防灾减灾工作未得到应有重视,文物防灾减灾尚未作为重要和专项内容纳入地方自然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体系当中。同时,各地基层文物部门和文物?;す芾砘苟游榻ㄉ璞∪?,人员力量普遍不足,防灾减灾物资装备保障不够,缺乏有效抢险救灾专业力量,面对重大自然地质灾害,文物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就显得力不从心。
“文物珍贵脆弱、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产权复杂,防灾减灾工作既是系统工程,也是专业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彼涡鲁敝毖?。
他建议把将文物防灾减灾统筹纳入防灾减灾体系,在重大自然地质灾害中,将文物作为国家和人民重要财产,统一协调实施抢险救灾。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文物防灾减灾应急机制,指导各地根据实际制定文物防灾减灾和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完善文物灾害险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研判、灾情防范、受灾处置、信息报告、灾后修缮修复等一系列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切实增强文物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文物修缮中要考虑防灾问题??刮奈镌趾Ψ缦掌拦溃诩岢植桓谋湮奈镌吹脑?、不影响文物本体安全和环境风貌的前提下,将建筑加固、防震、防渗、泄洪等文物防灾抗灾措施,作为文物修缮内容予以同步考虑、同步设计、同步实施。
加大文物防灾减灾研究也是国家文物局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记者了解到,由国家文物局联合科技部申报的“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研究”项目已经在2019年立项。乔云飞介绍,该课题以不对文物本体进行干扰为前提,围绕洪涝、大风、地震3种自然灾害,选择四川、山西地区古建筑、石窟寺、古遗址不可移动文物,开展不可移动文物灾前、灾中、灾后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研究。
宋新潮还专门提到,要向老祖宗学智慧。北京故宫科学的排水系统使其600余年始终未遭水害,四川都江堰本身即是分水排沙泄洪水利工程,安徽寿县古城城墙石堤岸、涵洞、月坝等系统设计构成了完善的城市防洪体系,赣州古城“福寿沟”是宋代城市排水系统等,它们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防汛抗灾作用。宋新潮说:“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是组织开展专项系统研究,深入挖掘一些古城、古村落和古建筑等本身具有的独特防灾体系和抗灾功能,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城乡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保钦?李韵)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